请问谁有格什温蓝色狂想曲相关的论文资料啊,我给高分!!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8:55:25
写毕业论文用。。。。

我们知道,格什温最初就是一个很出色的钢琴家。1925年他亲自演奏了《蓝色狂想曲》的钢琴版,并且留下一个相当不错,足够清晰的录音。因而到了70年代,托马斯另辟蹊径,指挥乐队为这个钢琴版录音配上了管弦乐,配得丝纹不差,很能以“假”乱真。听起来,它比我们通常听到的历时15分钟以上的《蓝色狂想曲》演奏得快些,只有13分钟。你或许不大习惯这速度,而我也不敢肯定它更符合格什温本意,毕竟当他独奏钢琴时是并不需要给乐队发挥留出时间余地的。不过,我倒敢说,比起速度正常,而且也是极为精彩的伯恩斯坦的名演奏(SONY SMK 42264),托马斯的这张爵士味更足,乐队的配合显得更洒脱些.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 美国著名作曲家,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曾广泛接触和研究通俗音乐领域的 各种体裁风格,写过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 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
1924年为保尔·怀特曼的爵士音乐会写了《蓝色狂想曲》获得巨大成功,影响了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爵士的手法。接着,创作了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并以描写黑人生活的歌剧《波基与贝丝》达到创作的顶点。 格什温的卓越贡献是把德彪西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结合了起来,虽缺乏熟练的 写作技巧,却是个了不起的旋律天才。他的歌曲总是活泼有趣,温柔清新;大型乐曲则节奏明快, 和声优美,富于幽默感,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是典型的美国风格,因而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1937年夏因脑癌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与格罗菲 ] 在乔治·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里,可以找到美国爵士音乐和感伤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 与和声上最好的扩展运用。格什温梦想着把建立在爵士乐上的感伤歌曲带进美国音乐厅里来。他的第一首 音乐会型的作品《蓝色狂想曲》是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为模型的,就是说,是为了用全部 交响乐队伴奏的钢琴独奏而写的。 格什温后来学习了配器法,以便能为自己的音乐作品创作出他认为最有效果的器乐部分,但是 对于《蓝色狂想曲》,他却请来一个熟练的改编者来编谱。这个改编者就是美国著名作曲家 菲尔德·格罗菲(Ferde Grofe),这个人后来用他配器的才能来为他自己的某些作品写作—— 大多数是美国场面的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