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四十天什么最重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6:37:51
提高复习的效率,不能说只是为了应试,而是一个人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策略的重要内容。最后40天,利用得好,完全有可能提高考生高考录取的一个批次。而且,基础越差的同学,分数上升的空间越大,越有希望出现奇迹。

高三同学,到了这个时候,复习时会出现这样一些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很想利用好每分钟,但一天下来觉得没什么长进,等等。这种缺乏复习针对性和自信心的状况不改变,既谈不上复习的有效性,也容易让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严重者甚至会放弃努力、选择逃避。

那么该怎样复习呢?还是高三老师讲的一句话,即“查漏补缺”。关键是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怎样才能找到存在的缺漏呢?我们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一个练习和任何一张试卷。特别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题时,要像高考那样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即使没有做完也必须放下笔。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

为什么说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缺漏呢?我们很多同学往往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自己“会不会”、“懂不懂”,这既不准确,也不可靠。在当前的选拔制度下,“ 会”与“懂”要以高考做“对”为标准。有的同学在对考试差错找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他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事实上,考试时是不会粗心的。问题是,你自认为的“会”,不是真“会”;你自认为的“懂”,不是真“懂”。也即自认为的“会”不一定能做对,自认为的“懂”不一定能得分。同学们平时练习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题目做不出,翻翻书,还没有翻到你要翻的那一页,就会做了;遇到难题,问问同学,同学还没把整句话讲完,你已经会了。然后就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考试时,就是因为不能翻翻你熟悉的书,或是不能听听同学的半句话,结果答不出来或答错了。“会”与“不会”就欠那么半口气。我也知道,你在平心静气时,你会做,能做对;你有充足的时间,你做得出,能得分;你如有适当的提示,有思路,能解答。但考试时,心态变了,时间设定了,提示没有了,看似“会”的“懂”的,也就答不出,做不对,得不了分。就像刚拿到驾照的司机,在没有情况的道路上驾车确实“会”,但一有情况,如遇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可能就会把油门当刹车。所以,要找到自己的“漏”与“

我是今年的毕业生,应该有点发言权。我觉得心态是最重要的。

  1. 到了最后的四十天,大家能掌握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不能掌握的要想寻求突破也很难了,此时平稳心态,每天按部就班的做好要做的就可以了。

  2. 最后四十天好多人会普遍出现的心态就是焦虑,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不能调整过来,对后四十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有个同学就是太过焦虑,结果没考好,今年准备复读

最后四十天 ,要调整心态和状态。
调整心态:我不会的,就不会考! 此乃制胜第一要诀。
状态:指的是在考试时间(分上下午) 在正式考试的那段时间使得自己的状态提升到最佳。可以通过每天到了那个时间段就做一套对应科目的试题,或者看相关的书籍。
最后复习的过程中不可做难题,一切以简单,中等为标准。
祝你考的好成绩。

高考最后四十天,可以分两个阶段:
1、前三十天,正是综合模拟阶段。这一阶段,是成绩提升最快,也是技能训练最好的阶段。这个阶段,重点训练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熟练运用,结合模拟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和高考高频考点,不断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结合模拟题,不断尝试做题的顺序调整,以便最合理利用高考时间。同时,在多次模拟中训练和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2、高考前十天,这是基础知识回归,考前心理调适和高考应试指导阶段。这个阶段,首先可以结合做过的模拟试题和考点知识,回归课本找到考点知识的来源,生成和演变过程,以便做到高考中不仅能识别基本考点,也能攻克考点知识的演化和延伸的难题。另外,这个阶段,还需要不断调整应试心理状态,练就考试中适度紧张,但不过分紧张,及时兴奋而又不过于兴奋的良好,积极的应试状态。最后,还要注意老师所做的应试指导和临场发挥等问题。因为,在知识定型之后,高考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临场的应变能力和临场发挥。专注,投入,但不过分执着,能暂时放过难题,最后在解决其他问题过程中得到启示或找到灵感的整体解题思路和宏观应试理念十分重要。
3、考前饮食,活动和睡眠等生物钟调适也是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健康,愉悦的状态是高考中稳定或超常发挥的关键。

心态最重要,不管你是刻苦还是不刻苦起码十几年的时间放那了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