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毒蛙吃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2:35:52

箭毒蛙 可以说,蛙是人们常见的两栖类动物,但通体蓝色,嵌着金黄花纹的箭毒蛙则只有在潮湿的南美雨林才能见到。而且,和其它同类动物相比,箭毒蛙在食性,繁殖和生存对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特殊性。  和许多其它的蛙不同,箭毒蛙不捕捉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昆虫,却专门猎食地面上体形微小的蚂蚁和螨。这些蚂蚁和螨常生活在倒塌的大树下,所以在那里最容易发现箭毒蛙。在森林里,茂密的树遮住了几乎全部的阳光,大树倒塌后阳光便会到达树干及其附近的地面上。以往,人们不了解箭毒蛙的习性,误以为箭毒蛙是因为喜爱阳光而聚集在倒木附近。最近,荷兰学者玛嘉经过细致的研究得出结论,和人们以往的观点正相反,箭毒蛙不仅不喜欢阳光,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甚至会致其于死地。

  箭毒蛙有特殊的雄性育幼行为,这种蛙的雌性成体比雄性成体大,但却不哺育后代。雌雄的交配常发生在栖生于倒木上的风梨科植物附近,这不是箭毒蛙欣赏花的美丽,而是因为这些植物轮生的叶片构造出一个小“池塘”,为蛙卵提供了发育的场所。雌雄交配,雌蛙将卵产在积水处后便悄然离去,只有雄性耐心地照料后代。卵一旦发育成蝌蚪,雄蛙便将蝌蚪分别背到不同的有适量积水的地方,因为蝌蚪是肉食性的,两个蝌蚪在一起会自相残杀。虽说是在雨林,寻找可以长久积水的地方也并非轻而易举,我曾在40米高树梢上的风梨科附生植物中见到箭毒蛙的蝌蚪,这说明箭毒蛙要背着卵一点一点爬上树冠层。

   和许多以隐蔽色逃避天敌的动物的生存对策相反,箭毒蛙以警戒色避免杀身之祸,它们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绚丽夺目。原来,箭毒蛙的皮肤分布有毒腺,毒腺分泌的毒液对食肉动物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于是,鲜艳的颜色和花纹成了恐吓食肉动物的信号。箭毒蛙就是凭介警戒色和毒腺使整个家族存活至今。

   然而,自从人类涉足南美,箭毒蛙的警戒色和毒腺就不再是防身的灵丹妙药了,印地安人可以巧妙地提取毒液用来狩猎。他们用细藤条将箭毒蛙的四条腿拴住,然后用小木棍轻轻刺激它们的背部,箭毒蛙便分泌出乳白色的毒液。待毒液分泌干净后,印地安人会将箭毒蛙放掉以便使这些小动物能够继续“生产”毒液。这些提取出来的毒液被涂在箭头和标枪上,用这样制成的箭猎取猴子,会使动物顷刻间毙命,这也就是箭毒蛙名字的由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