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D版本音质 请牛人来解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5:27:11
本人是个CD收藏狂 我个人在听遍各个版本的CD后 感觉日 美 德三大版本最好 日版是最精美 美版是最扎实 德版是最高质 其实我觉得加拿大版本的也很好(我有2张oasis的大尖都是加版本 音质感觉和美版基本没区别 清晰有加) 但看见很多人说加版的很烂 我很疑惑 还有欧版 我感觉烂的不能再烂 尤其是法国 荷兰 意大利 奥地利的 比如我买了metallica的黑专辑(一张美版本一张式EU 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欧版太烂了)但很多人说欧版和日美德的音质没太大区别 我就X了 难道是我的耳朵有问题?还有我买的Blur和radiohead的荷兰版本的 感觉就比国内引进版本强一点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到底版本和音质有何关联 请牛人赐教 尤其是我很鄙视的欧版(除了德国产的)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UK版本又是个什么水平 能达到澳大利亚(我觉得澳大利亚版本大部分比欧版要好)版本的水平么
如果回答的好 会再加分(20到50不等) 我最关心的是加拿大版本如何 再有独立厂牌的CD品质如何 比如PIAS或者MUTE这些 还有我要说明的是 我买的是SONY的CD机 忘记型号了 买时得有1900 音质非常出色 加上我耳朵敏感 很容易听出音质好坏出来 呵呵

如果你指的是在相同录音版本的情况下,你的耳朵真的很厉害。
cd的音质有几方面决定,一个就是母盘。
我们从录音说起,录音的过程是一个声电转换的过程。
把声音转化成为模拟的电平信号。怎样去保存这个模拟的电平信号呢。
这是有两种选择:
一是把电平信号依然以模拟信息为存储方式存入磁带中,带回做后期的处理。
二是把电平信号做实时的采样,然后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入硬盘,或是磁带(有专门存储数字信息的磁带的)中。
。注意:这时做的实时采样的位长及采样率会远大于CD标准的16bit和44.1KHz。然后带回做后期的处理。

如果带回的是存储了模拟信息的磁带,那么在后期的处理中还是要进行数字采样操作的,只不过不是实时的采样。
同样这时的采样一般来说位长及采样率也会远大于CD标准的16bit和44.1KHz。
然后就是一个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了。
制片商可以依据时常把数字信号进一步加工成CD需要的16bit精度和44.1KHz采样率。
如果是DVD,那就可能是24bit精度和96(或者192)kHz音频信号采样率了。

要强调的是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很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到后最后碟片上数据的数值。

如果是CD的话16bit的采样信息就会先经过,纠错和信道编码等数字域的处理制作成为所谓的母盘。
然后专业的生产线会用母盘来制作在时常上卖的CD碟片。
生产线上就是一个压制过程。母盘上的信息就被压制到了普通CD碟片上。
制作过程会导致普通CD碟片的jitter值会比母盘大。
正因为是数字信息,一定的jitter并不要紧。因为这个会在读碟的过程中被信道解码矫正的。
所以所谓的一级母盘二级母盘对cd音质的影响是一方面,但绝对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
欧美唱片公司出版的音像制品,原版是母公司录制发行,欧美地区压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销售。日版是日本分公司用母公司的录音母带在本土压片销售。现在常见的港版(黄标)大部分等同盗版。

另一个重点就是压盘工艺。一张光盘的生产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将塑料基材(光学等级的聚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