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后看病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4:43:49
我的女儿由于扁桃体肥大,便于2009年4月在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做的手术切除,这在沈阳还是个比较普通的医院,做这个小手术还花了4100元左右,由于青霉素过敏还是用的便宜的红霉素消炎呢,扎了3瓶点滴,住了6天院(其实就住一天),如果不住,医院就威胁你,最主要是收取住院费,还好我有两种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中国人寿儿童保险B卡),农村合作医疗一共给报了2000元,中国人寿儿童保险B卡报了705元,自己花了1400元,但是,这对于我这种有两种保险的普通员工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我每月的工资才1000元左右,对于没有保险的就更无法承受,即使是得了病也看不起,只能听天由命,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有人的存在,如果是空气该多好啊,也许就不该有我这类人的存在。我为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祈祷,愿全家人身体健康,太太平平。

前些时间我老师开讲座的时候,说的:"救护车一响,一头猪没了。""脱贫三五年,一并回从前"。同感了。
  1 “看病难,看病贵”产生的原因1.1 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淡化,出现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 由于政府财政补偿政策的不力,医疗卫生行业被推向了市场,受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支配。出现了卫生事业市场化、医院运营企业化、医疗服务利润化、药品及医用特殊物品普通商品化的所谓“四化”现象。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从医疗服务中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会不断地去挖掘具有市场需求的各种营利事业,力图把人们所有的活动和事业都变为营利事业,纳入市场王国的版图之中。环境与政策的误导迎合了医院管理者的趋利心理,群众就医负担日趋加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1.2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 与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导致的老百姓就医困难不同,现在看病难更多的是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造成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据统计,北京部分三甲医院都有相当大的就医比例来自外地,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非危重疑难病例。从某种角度讲,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也被动造成“难、贵”现象的出现。
  1.3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综合国力不够强,国家对医疗领域的投入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据了解,2004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已经占到GDP的5.5%,但是它的构成却很尴尬: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为16%,而老百姓的支出则占55%。2006年国家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的贡献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

看病仍然贵,而且换个药名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