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竹子名字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7:55:07
SOS!!急!!!!!!!!

我给你弄了点资料,希望有用
饱竹子(B.qingchengshanensis Keng f.et Yi)
秆高 2-4m,径3-10cm,节间长40-45cm,主竿11-15节;节下具灰黄色蜡粉一圈,实心或近实心,节隆起,具鞘基残留物、箨鞘宿存,厚革质至软骨质,较坚脆,背面上半部密生棕黑色小刺毛,边缘密生棕色纤毛;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初具少数短绒毛,后脱落;箨舌截平形或弧形,高不及1cm,口部生短纤毛;箨叶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宿存,直立或偶外翻,腹面基部密生灰褐色小刺毛。每节分枝5-12 枚簇生,无主枝,直立或上举,枝条的节上一般不再分枝,小枝具叶1-3枚,通常2枚;叶片长披针形,坚纸质,长22-32cm,宽2.4-3.5cm。笋期4月。 竿作笔杆等用,亦可栽培供观赏。
分布:四川,海拔800-1000m山地。
形态特征:竹鞭节间长1—3.5厘米.直径4—7毫米,实心或中空微小,节处不隆起,节下方具一圈灰黄色蜡粉环,每节仅生2或3根。竿高2---4米,直径3—7(10)毫米,基部l 或2节有时可生出支柱根;节间长40—45(56)厘米,但竿基部的长15—20厘米,圆筒形或在有分枝的一侧略扁平,或竿梢诸节间之下部具1或2纵脊和2或3沟槽,暗绿色,无毛,节下方具有宽为7—10毫米的灰黄色蚶粉环,实心或几实心;箨环隆起,幼时密被向下的棕黑色小刺毛,有时还具箨鞘基部残留物;竿环稍隆起,无毛,打光洋;节内长3—5毫米,亦无毛而有光泽。竿芽卵形或氏卵形,灰白色,边缘密生小纤毛。竿每节簇生(3)5—12枝,主枝不明显,各枝均直立或上举,基部贝占竿而生,无毛,各在节间下方具一圈灰黄色蜡粉环。竿箨幼时墨绿或紫绿色;箨鞘宿存或迟落,厚革质乃至软骨质,较坚脆,三角形兼椭圆形,背面除上半部和近边缘外,均密被棕黑色小刺毛,纵肋明显,小横脉不发达,内面光亮无毛,边缘在上方密生黄褐色细纤毛;箨舌截形或作凸弧形,高不及1毫米,紫色或暗紫色,无毛,但上缘生短纤毛;箨耳无,但在箨鞘两肩起初可具长为3—4毫米淡绿色而易落的繸毛3—5条;箨片三角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直立或偶可外翻,宿存,暗绿色,背面无毛,腹面在基部密生灰褐色小刺毛,纵脉尚明显,边缘常内卷,具细锯齿。末级小枝具l一3叶,叶鞘长6—19厘米,绿色或有时带紫色,无毛,纵肋及小横脉均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