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起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42:09
一定要是色彩方面的,越详细越好,谢谢!

1色彩产生的原理
  ①色散实验 色的来源(物理光学研究表明)――是光和人的正常视觉系统综合反应的结果。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没有人的健康的视学系统,也就无法感觉到色彩(色盲者不要学美术)。
  黑暗中,我们什么色彩都看不到,什么色彩也分辨不清,其原因是因为缺少投照的光也就无法感觉到色彩――这也是色彩的物理学现象。

  ②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幅射,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产生方式不尽相同,波长也不同,把它们按波长(或频率)顺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人的视党只能感知电磁波中很少一部分,称之为可见光。
  可见光 可见光:人眼能看见的光线在电磁波中占很少的一部分,最佳明视范围是在波长400nm――700nm之间。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看不见的,通称为不可见光。
  1.色彩的产生:光――眼――视神径――大脑作用的结果。光源色照射到物体时,变成反射光或透射光,后再进入眼睛,又通过视觉神径传达到大脑,从而产生了色的感觉。这便是色彩产生形成的过程。

  ③光源色 光源色:各种光源体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
  ● 只含有某一种波长的色光――单色光
  ●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色光――复色光
  ●含有红、橙黄、绿、蓝、紫所有波长的色光――全色光(日光、太阳光)
  宇宙间发光体千差万别,所形成的光源色也各不相同,但人们通常见的是日光、灯光:普通白织灯:光含黄色和橙色波长光多而呈黄色味。荧光灯:含蓝色波长光多呈蓝色味。太阳光是红、橙、黄、绿、兰、紫色光的混合所以呈白色。
  当光源色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吸收,其余的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光的规律是:“同性相拆、异性相吸”。

  物体色与固有色 固有色:一般指物体在正常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也可理解为物体本身具有的颜色。由于它最具有普通性在我们的视知觉中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色彩有一种形象的概念。例:红旗――大红。但这只是一种相对的色彩概念。从实际方面来讲,日光也是在不停的变化中,任何物体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