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成才靠组织培养 正方:自学成才(我是反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17:11
我是反方,给我一份反方的辩论资料。谢谢。

据有关专家考证,熊是熊猫和北极熊的祖先,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离开原来生存的地方,其中一部分熊来到中国的四川,那里气候温暖,能肉食的动物少,熊只能吃竹叶为生,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熊猫。另一部分熊进入北极,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它们学会游泳,能够冬眠,奔跑快,力量大,牙齿锋利,这就是现在的北极熊。由此联想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
  说到成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靠自身努力,靠组织培养。但我认为,环境的熏陶也至关重要。《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而为枳,环境使然。这一客观事实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和影响。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环境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氛围。氛围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一项工作的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办公与学习环境,如果温度过高,人就会心烦意乱,学习效率就会低得多。如果光线昏暗,人就容易疲倦,学习起来就会没有精神。如果噪声过大,就会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有舒适的温度、光线与色调,才有利于学习思考,才能达到环境化人的效果。

  在影响和制约成才的诸多环境中,最重要的还是人际环境。前苏联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的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笨、最丑的姑娘,要求全班男生以假作真地认定她是最聪明、漂亮的姑娘,争先恐后向她献殷勤。一年后,这位姑娘成绩荣列全班之首,并奇迹般地变得妩媚婀娜,姿容动人。一个又笨又丑的姑娘在一年内变得又聪明又漂亮,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人的成才离不开社会,是社会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两者缺一不可。说环境是成才的要素,并非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只是把环境因素作为重要因素突出出来,提醒人们重视人才成长的“土壤”问题。作为个人来说,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和优化,正确对待环境;作为领导来说,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努力在实际工作营造人们想干事业、能干事业、干成事业的重要条件,为人才成长的土壤中施点“肥料”,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