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时期,丝本位如何运行,持续了多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0:27:41

中古丝绸贸易的一大奥秘还在于,丝绸这种商品,它不仅是一种货币的等价物,也是一种价值尺度,而它本身也一度是一种货币。唐代“钱帛兼行”,绢帛往往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1986年1月,在法国文坛享有盛名的盛成教授,回到他早年工作过的中山大学,作了一次题为《丝绸之路》的演讲。盛成教授20年代在巴黎大学讲授过“比较重桑学”.他于1986年.1月28日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金融史上的“丝本位”说。他说:
丝绸之路上有许多丝都.中国的长安可以称为丝都。
意大利的佛洛伦萨在中世纪是一大城市,也可以称为丝 都。但丁的时代有人因丝库无丝而遭到放逐。法国路易 十四想把杜尔也作为丝都,然后推广路易十四的丝绸文 化。丝都有丝库。丝库的丝作为黄金一样来保值。历史 上有金本位,也有丝本位。盛成教授的“丝本位”说极富启发性。启发我们从金融和国际金融的角度来观察丝路贸易。研究东西方贸易的学者早已关注在昂贵的丝绸贸易中,东西方贸易如何平衡的问题.而吐鲁番、敦煌文书及出土物.表明4至7世纪,在凉州即武威以西,包括敦煌、吐鲁番,曾经存在一个允许流行西域通货的货币特区。拜占廷“金钱”、萨珊波斯“银钱”及粟特“银钱”的流入,不但反映了中国在丝路贸易中的“出超”态势,也折射出两汉至盛唐中国丰厚的国力.
总之.所谓争夺丝绸的角逐,其内涵是多方面的。它从争夺丝绸开始,继而争夺蚕丝,争夺丝织工匠,最后又争夺蚕种,至此角逐中国丝绸的高潮就慢慢地淡化了。此外,再简单谈谈这个角逐过程中丝绸贸易支付手段和丝绸价格两个相关问题。如所周知,当时丝绸即是商品,又是一种货币的等价物,一种价值尺度,也曾是一种货币。汉唐时期“钱帛并行”,绢帛往往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在罗马帝国丝库中的丝则像黄金一样用来保值,故有“丝本位”之说。波斯和粟特人购买中国丝绸或他们之间进行丝绸贸易时用银钱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罗马人从波斯或印度购买丝绸,主要用金币作为支付手段。据考古资料(包括文书)和文献记载,在纳氏高昌和唐代西州时期曾流行过萨珊银币及拜占庭金币(流行区包括河西一带)。这个现象与以丝绸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密切相关。至于国际丝绸贸易的价格,目前尚不清楚。不过有的专家也作过一些研究。如拥氏高昌时期,当地10斤生丝征称价钱1文,银每1斤征称价钱1文,金每4至5两征称价钱1文,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