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6:32:28
水 读后感(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26课)

在自己的请求下,在学校的信任下,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水》的第二课时。虽然我在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首先回顾一下自我认为的成功之处

1、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了。但手段多了,对语文学习来说未必是好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离开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没有过份地使用多媒体来取代读书……从而,成功地把握了“度”,没有造成语文课程的异化。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的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读”占鳌头。在这节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行发现。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雨中乐”时,我首先抓住关键词,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它们,然后用语言为学生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把读书当成情感的体验。

3.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这篇文章又包含着浓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的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期盼”、“幸福和痛快”及“一勺水洗澡”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让自己最期盼,想想自己平时什么时候最“幸福和痛快”,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及“村里人”对水的情结。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快乐地探究,获取新知,明白事理。

4、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的研读了《水》这篇课文。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线统领全篇,又以“缺水的苦”和“有水的乐”这两条副线的相互反衬,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

二、再反思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情绪调动不到位,造成了课堂生成的缺失。

课堂上出现了多次这样的情况:我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想得很好、说得很好、写得很好,但是到我让他们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