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来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2:51:04
麻烦解释下,实在是不理解啊!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从前有位叫惟信的老禅师,有一次他上堂时说出了自己悟道的体会:“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人生修养的提高和了悟,并不是要将我们带入远离尘世的净土彼岸,也不必使得我们的心灵超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它只是智慧的觉醒,归于真实自然的平淡。所以,领悟了佛禅奥秘的人都还是原来的人,所做的事也都还是原来平平常常的事,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心境不同、精神状态不同,所以生活得更加丰富、更加宁静愉悦。

正如惟信禅师所描述的参禅经历一样,不同层次的投资者面对股市的涨涨跌跌其感受也很不一样。禅师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那只是凡人,对所见的山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就像从没抄过股票的人面对股市一样,看见涨那就是涨、看见跌那就是跌,没有什么好想的;然后,惟信在老师指导下参禅,开始明白自己所见的一切无非是虚无幻像,于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就像正在学习股市分析方法的人们,有了一些关于股市的知识,有了被套牢或被扎空的经验,知道了庄家的凶狠、走势陷阱的险恶,这时候思想越来越复杂,看见股价涨时不敢相信它涨,反而担心它假突破,担心庄家出货,看见股价跌时,又猜测它可能正在洗盘,或者希望是庄家在打压进货;三十年后,惟信禅师达到了大乘菩萨境界,超然的心境与实际的生活已经浑然一体,心中没有了疑惑与犹豫,所见一切,其表面与内在已经融合统一,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旧是水,在真实的山山水水之间,透出生命本身的单纯可爱,一切由纷纭灿烂归于简单平淡,由简单平淡回到真实。

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要在熟知所有的股市分析和操作方法之后,能够打破藩篱,摆脱羁绊,能够消除妄想,顺其自然。股价趋势就像起伏翻腾的山恋,像徘徊蜿蜒的江河,而你所见到的,那就是山、就是水。

你不理解就对了,也没想你理解。佛法不是让你在家躺炕上胡琢磨的,要去实践,佛不是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吗!多见世面,心里有东西,才能理会到佛法的精妙。
禅语不就是“缠语”嘛,让你似懂非懂,只有用心生活的人,才能理解。

爱的三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