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46:20
有两个问题希望会的人能帮帮忙
1.结合实际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要从大学生的角度谈)
2.结合实际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主要途径(结合实际要从大学生的角度谈)

  苏共之所以在急剧变革中失去了活力,苏共领袖之所以逐渐失去改革家如日中天的威望,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即:在党务改革中,苏共没有处理好反腐败、反特权这一至关重要的大事,使因特权腐败引发的党和民众的疏远得不到战略性的弥补,使党失去了民意拥戴。
  由于苏联政治实行高度集权和全能控制,官员的权力过重且不受监督,苏联的腐败现象特别严重,人民政权丧失了人民性。
  苏联的政权“变质”,归根结底,反映出经典作家们在关于未来社会政治蓝图设计中存在着某些重大缺失。当初经典作家在将乌托邦由理想转变为现实时,为了具备可操作性,他们引入了专政概念,却忽视了对权力本性的研究。他们在继承西欧各国的思想资源时,未能认识到英国人民制衡王权的数百年历史实践所包含的深刻价值。顺着经典作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论进行逻辑推演,也可以发现重大漏洞:他们在强调物质力量的决定作用之时,看到了经济力量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却未看到政治权力作为一种物质运动自身所具备的独立性。从权力这一物质运动自身的走势来看,权力天然存在着滥用的倾向,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只能用物质力量才能制衡物质力量,只能用现实的权力才能制衡现实的权力。
  在为“革命的领导者”寻找理论依据时,经典作家借用了黑格尔的“自在”和“自为”概念,当无产阶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阶级使命时,尚处在“自在阶级”阶段;当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阶级使命并组织起来为之奋斗后,便上升为“自为阶级”。不可能整个阶级所有成员都是“自为”的,“自为”工作主要由阶级先锋队——德国社会民主党及各国信奉最先进理论的工人党派——来承担。先锋队代表了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了整个阶级利益而斗争,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领导革命和实验。
  上述“自为”论、代表论——乃是经典作家理解政治权力和民众关系(新的“官”与“民”关系)的主要思路。这一思路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黑格尔的“自在”和“自为”概念,而黑格尔的“自在”和“自为”概念实质上继承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后来又延入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中)的“目的因”。“自为”论、代表论建立在“目的因”的哲学基础上,同“权力制衡论”所昭示的“结构因”相比,用传统语言来说,前者有极大的唯心主义嫌疑,后者才是符合唯物主义实质精神的。
  对于苏共七十年的实践中出现的“人民政权蜕化变质”现象,俄罗斯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