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M KCl,5 mM 组氨酸缓冲溶液 (pH 6.8)溶液的配制方法?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35:57
做实验查到一个资料上边要求配制.12 M KCl,5 mM 组氨酸缓冲溶液 (pH 6.8)溶液,查了很久也没查到这个缓冲溶液咋配,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思维定势了,钻到哪个牛角尖里了,希望各位大侠指点

这不能配缓冲溶液,缓冲溶液需要共轭酸碱对,仅限弱酸或弱碱,互相抑制对方电离所以才具有缓冲性

有一份缓冲液配置的方法
楼主看看
希望能帮到你
http://bbs.biogo.net/read.php?tid=137344

L-组氨酸的历史

其实,组氨酸在90年代时价格是非常高的,但是国外的买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市场,是中国的主要买家,其价格也是相当高,一直到2002年,L-组氨酸的价格都是一直坚挺,大概到500元/kg,但是其提炼工艺也是异常的复杂,成本高,制造周期长,不易于保存等特点也是困扰国内主要厂家的原因,L-组氨酸又名L-组氨酸碱,其和L-组氨酸盐酸盐是酸碱对立的两种产品,国内的主要厂家有湖北,山东,浙江等省份厂家,当时的主要工艺还是动物的毛发进行水解以后,在进行中和反应,反复酸碱中和几次之后,我们便得到了结晶析出的L-组氨酸,其前面得到的一种氨基酸我们称之为精氨酸,是以树脂交换,然后上柱吸附为原理,柱子也分为阴树脂和阳树脂之分,其价格也是十分昂贵。

早在1900年代,日本科学家就开始了对L-组氨酸的研究,然后到了1950年,中国的科学家才开始进行水解法生产L-组氨酸的研究,当时主要还是以湖北为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同时也带动了L-胱氨酸,L-亮氨酸,L-酪氨酸等系列化氨基酸产品的生产。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在生产氨基酸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大体上来讲是成本和技术优势,原料优势和政策优势,我们当时的环保要求不高,财政也是很支持,

L-组氨酸还是主要用于药用方面,和甘氨酸等其它氨基酸可以反应生产其它复杂的氨基酸系列产品。
http://www.tianzheng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