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佛割肉喂鹰,舍身喂虎”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1:57:26
真的吗?有没有史料

舍身喂虎、割肉喂鹰

  释迦牟尼佛是已经成佛的一尊佛,因此在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必然也做过这种“内施”。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最有名的布施,是“舍身喂虎”、“割肉喂鹰”。

  “舍身喂虎”:看到这一只母老虎刚生下小虎,可是由于太饿、身体太虚弱,饿得发抖,饿得无法忍耐,看到眼前的儿子,就想要把它吞下肚里,是那样一种饥饿之苦。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他看到了,当下悲心彻入骨髓,忘掉自己而舍身喂虎。

  “割肉喂鹰”: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当中,受到忉利天天主的测试。测试释迦牟尼佛是不是真的在行菩萨道?是不是真的有布施心?所以他就化为老鹰追赶一只鸽子,鸽子惊慌飞跑,逃进释迦牟尼佛的怀抱。因为释迦牟尼佛发心行菩萨道,内心充满着对众生的慈悲,没有对众生嗔恨、伤害的念头,那种心念所散发出来的心波,能够感动到动物,使动物一看到他的身相,接触到他的影子,就有一种安慰的、无惧的感觉。所以,这只小鸽子投进了释迦牟尼佛的怀抱,感觉到生命的被救与安稳。这时追赶过来的老鹰就跟释迦牟尼佛说:“这只鸽子是我的猎物,应该还给我,否则我会当下饿死。有了这只鸽子,就有了我的生命,没有这只鸽子,就没有我的生命。你同情这只鸽子,难道你就不同情我吗?”释迦牟尼佛为了救鸽子,也为了同情老鹰,不惜跟老鹰商量,要割下自己的肉来喂鹰。“好,可以呀!这只鸽子肉有多重,你所割下来的肉也必须有多重!”释迦牟尼佛就割下身上的肉跟鸽子的体重相秤量,结果切下一块,重量不如鸽子,再切下一块,还是不够。最后舍命全身秤量,才与鸽子的重量相等。这个时候,忉利天王感动了,他现出天王之身,然后向这一位菩萨匍伏顶礼、赞叹,是真菩萨,必定成佛,同时请菩萨将来成佛的时候,务必也要度他。

  所以,成佛是要经过生生世世、无量无尽的行布施。(慧净法师2006年4月16日讲于弥陀共修会第40课)

是佛先世因缘
(二)以身施虎
乃往久远,阿僧只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次名摩诃萨埵。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
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