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论文“洋务派与洋务思想研究述评”,不少于30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9:11:43
写的好的我还可以加分的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奕欣、李鸿章等洋务派和冯桂芬、王韬等洋务运动的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处于危亡之中;主张借西法以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这些建构起了洋务派的救亡思想,对于冲破传统观念,推进救亡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了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关键词]借法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救亡思想

两次鸦片战争创深痛巨,对民族危机有更深认识的洋务派及思想家,比较清醒地看到了中国面临危局,不甘屈辱,但又看到了中国贫弱尚无力与强敌抗衡,因而必须忍辱负重刻意内部建设,开始思索如何救亡? 实干家奕欣、李鸿章等则提出了“自强”以消弭外人侵略的方针。洋务运动首先在自强的口号下开展起来。

一、必须借西法以自强

魏源“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1](P2)的劝告为洋务派提供了前驱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西方的制器之法远胜于中国,从而走上了借西法以自强的道路。

1860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因不请洋人为技师,所造之船行速甚慢。洋务派总结教训,开始比较西法与中法。1863年,监察御史陈廷经上奏:“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4](P13)他建议设造船厂、火器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等已经兴办,洋务派有了学习西法的实践经验,而英人赫德向清廷呈递《局外旁观论》一书,建议中国“借法自强”。清朝廷视《局外旁观论》为“挟制中国”之书,但接过了“借法自强”的口号,军机大臣密寄曾、左、李地方督抚进行讨论。特别强调:“外国之生事与否,总视中国之能否自强为定准。”[4](P15)

1872年,闽、宁、津局次第兴办,“借法自强”的方针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周家楣奏请在练兵、制器、设厂、筹饷等方面借用西法,总理衙门再令地方督抚讨论。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代表了时人的普遍看法。

关于练兵,李鸿章建议陆军一律改为洋枪炮队,各海口仿照洋式修筑沙土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