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问题!!!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47:1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秦御史前书曰(后内容省略)”。
这个“前”应理解为“走上前”对吧?那么,它应该是名词作动词了。
但是,后面那个“书”不也是动词吗?(书:写)。动词前的名词不是应理解成作状语的吗?怎么变两动词一起了??怎么解释呢??
盼高人指点O(∩_∩)O~

走上前,(然后)写道,这时是两个动词的承接。

我认为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古汉语的,没有必要详究古汉语的语法。

1、连动式。
2、前,本义是前进。动词。至于作为方位词的前面之义,是引伸义。不是名词作动词。
3、俩个动词连用,这是古代汉语常见的用法。你可以当成是,主语省略。不是名词作状语。
4,正如前面所说的,前是动词,不是名词。你把它当成名词,是用现代汉语来理解古代汉语。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
祝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五灯会元》语)

从这句句子来看,应该是作状语。(前后左右,方位名词)
举例来说:
黄河向东流(这是现代汉语)
而在古汉语中,可以是:
黄河东流(这里的东就是作状语,表方位)
或黄河东(这里的东就是作动词,向东流)
所以我认为“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前为名词作状语,表方位,向前。

文言文不能用现代汉语的理解方法。就拿你说的这句吧,翻译的时候可以在前和书之间加个并且一词表亦并列的两个动作。古文翻译经常要添加适当的词的,为的是使文意畅通

古汉语没有语法,汉语本来就没有语法,一定要用外语的语法生搬硬套当然会遇到这种问题的。这个问题你就是想上十年,还会有矛盾。

奶奶的,古汉语人才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