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时期各行各业的人们会以何种方式度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3:14:45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下面的一段“忠告”: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7:别买车,不要消费奢侈品;
  8: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9:别离婚,别生孩子;
  10: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11:不要幻想抢银行,成功率很低,活捉率很高。
  看着这十几行文字,听起来有些调侃的味道,但还是真的有那么一些道理,像“存钱、买国债、别买车、别离婚、多备份几个潜在的工作”都还是挺有指导意义的。毕竟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通货膨胀,货币紧缩”的时代,说明白点就是“钱的购买力下降了,收入也降低了”,是一个“双面恶劣”的时代,所以任何“节流”的办法对我们来说都是有参考意义的,这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安全,平稳”的度过难关。
  一般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适合去“开源”,也就是不适合做投资,不适合把现金变成实物。但是我们要看清经济危机的过程是“生产力过剩,供过于求,竞争导致物品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从而大批企业倒闭破产,最后社会动荡”。 这个基本规律告诉了我们:在经济危机的后半段,一定会经历一个“最萧条,最廉价”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之后便是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期),在这个时间之前,谁持有更多的“购买力”,谁就能在这个“最低点”从容的进行自己的资产布局,以最好的状态去“充分的迎接和享受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在之前的“困难时期”要“先生存下来”,先做好“节流”进而再“开源”。
  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很多基础性的经济实体(比如水电,钢铁,能源,通信,银行)是在国家的调控之下的,所以我们所遭受的经济危机不会有西方国家那么严重,“感觉旧社会的苦日子就要来了”显然是有点“担心过度”了,大批失业则更是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所不容许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是要受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