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走西口”究竟是闯荡内蒙古还是闯荡新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1 02:26:29
自从看了电视剧《走西口》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我听到许多在新疆闯荡、讨生活的内地人都称内地为“口里”,新疆为“口外”,这里所说的“口”是不是人们常说的“西口”呢?我觉得新疆这个“西口”似乎更准确一些。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怎么也成了“西口”呢?

新华社老记者储少彬1960年入疆从事交通、商贸报道,曾写过《冰山上的宿食站》、《赶马记》等通讯。1962年秋,为报道兰新铁路通车,他深入调研历史上新疆和内地的交通和商贸情况,采访了拥有300多头骆驼的“绥远帮”。现在,老人打开一段记忆,见证一段历史。

新华社老记者回忆当年采访“走西口”认为“走西口”实际目地是乌鲁木齐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走西口》,引起人们的热议。作为故事片,该剧情节曲折生动,表演细腻感人,展现了黄土高原风情和北方农民朴实、诚恳、艰苦求生的精神。但该剧挂名《走西口》,并把它与《闯关东》、《下南洋》并列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自发的移民活动,就有点似是而非了。

历史上的“走西口”是活跃在我国北方、纵贯东西的商贸大通道,它的主体是天津、河北的商人,雇用内蒙古牧民的骆驼队、东从张家口向西经过呼和浩特、包头、河套平原、阿拉善地区,从新疆巴里坤进疆,沿天山北麓农牧区到达乌鲁木齐。繁盛时期,晋、陕、甘、宁北部的农牧民也加入了驮运队伍,每年进出乌鲁木齐的商运骆驼达上万头,可以说是"千商万驼走西口"。它对我国北方草原经济的发展、边疆城市的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团结都起引了重要作用。“走西口”的骆驼队在全国解放后还兴旺了一阵子,直到1963年兰新铁路建成通车后,才逐渐淡出社会。我因亲自采访过其中一支自称“绥远帮”、拥有300多头骆驼的商务运输队,可以见证这一段历史。

我是1960年从新华总社国内部调到新疆分社工作的,分工搞交通、商业报道,曾写过《冰山上的宿食站》、《赶马记》等通讯。1962年秋,兰新铁路即将铺轨到乌鲁木齐,为报道通车典礼,我即开始调研新疆和内地原来的交通和商贸情况。过去新疆到内地,主要交通线有两条:一条在天山南麓从甘肃进疆,即现在兰新铁路经过的路线,古称"丝绸之路"。这条路除乌梢岭地势险恶、"百里风区"气候恶劣,还有一段号称"八百里瀚海"的茫茫大戈壁,该地区严重缺水、寸草不生、极不利牲畜驮运穿行,仅有少量汽车在清除砾石的戈壁滩上通行。另一条进疆通道地处天山北麓,东接蒙古草原、古称"毛皮之路",即“走西口”经过的道路,这条路只有熟悉沙漠、绿洲、水源的当地赶驼牧民才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