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前应该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2:48:28
明日考试,烦请各位高人给点总结性的东西,大标题、网页均可,感激不尽!

我国的经验教训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全局性问题,特别是当时苏联东欧发生的问题也促使我们党对人民内部矛盾进行研究和思考。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标志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然而,我们在实践上逐渐背离了正确的理论。1957年犯了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错误,1959年错误地开展了所谓“反右倾”斗争,60年代在“左”的路线指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造成全国性内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恢复和发展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走上了稳定、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处于社会发展风险期的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高度重视协调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从各国现代化进程来看,当一个国家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增长与问题、发展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发展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一些人利益满足,一些人利益受损,矛盾加剧;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衍生一些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矛盾激化,再遇到经济滑坡、金融风险等突发情况,会发生社会动乱,影响政局稳定。被称之为“拉美陷阱”或“拉美病”的现象就是例证,其含义主要是指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因贫困化和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动荡的状况。

总而言之,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由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我国长期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在特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突出地、大量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人际关系上的主要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正反经验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题,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社会就和谐,事业就发展;否则,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