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有2周了,该如何最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2:53:28
最近我一直以为我分能到430的,今天刚考了第3次模拟,估计快不到400了。。
平时做的也是高考题啊,都做了半年多高考题了
今天做了考了第3次模拟,发现好难。。。。怎么回事?

题做了不少,做题技术不少了。。。哎~

只有2周了,请有经验的前辈指导下~~谢谢,我只想提到480分(大于等于)

理科吗???
不要纠结于难题了 这个已经晚了
多做一点中等难度题目 毕竟高考80%难度中等
把常做的题型多练一练 一定要熟悉 高考大部分也就是这些题型
再一个就是 把以前做错的题目看一看 加深印象

基础点要注意 抽出固定时间 看看书本 把基础点结合题目看一遍 很多时候高考就是会出这一类题目

这是考前综合症,要调整好心态的

提高复习的效率,不能说只是为了应试,而是一个人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策略的重要内容。最后30多天,利用得好,完全有可能提高考生高考录取的一个批次。而且,基础越差的同学,分数上升的空间越大,越有希望出现奇迹。高三同学,到了这个时候,那么该怎样复习呢?

“查漏补缺”。关键是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怎样才能找到存在的缺漏呢?我们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一个练习和任何一张试卷。特别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题时,要像高考那样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即使没有做完也必须放下笔。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

很多同学往往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自己“会不会”、“懂不懂”,这既不准确,也不可靠。在当前的选拔制度下,“会”与“懂”要以高考做“对”为标准。有的同学在对考试差错找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他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事实上,考试时是不会粗心的。问题是,你自认为的“会”,不是真“会”;你自认为的“懂”,不是真“懂”。也即自认为的“会”不一定能做对,自认为的“懂”不一定能得分。同学们平时练习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题目做不出,翻翻书,还没有翻到你要翻的那一页,就会做了;遇到难题,问问同学,同学还没把整句话讲完,你已经会了。然后就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考试时,就是因为不能翻翻你熟悉的书,或是不能听听同学的半句话,结果答不出来或答错了。“会”与“不会”就欠那么半口气。我也知道,你在平心静气时,你会做,能做对;你有充足的时间,你做得出,能得分;你如有适当的提示,有思路,能解答。但考试时,心态变了,时间设定了,提示没有了,看似“会”的“懂”的,也就答不出,做不对,得不了分。就像刚拿到驾照的司机,在没有情况的道路上驾车确实“会”,但一有情况,如遇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