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肝与胆相表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3:30:58

楼上的朋友说的很好。
肝主疏泄,意指疏通气机、疏泄情志、疏泄胆汁……
所谓肝与胆相表里,就是这样。胆汁的形成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也表现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上,若肝失疏泄,胆道不利,则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与排泄,出现胁痛,食少,口苦,呕吐黄水或黄疸等症……
又因为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经络相络属,肝脉下络于胆,胆脉上络于肝,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肝属里,胆为表。所以就说肝与胆相表里……
这就导致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大致就是这样啦……呵呵呵呵呵

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