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两则里的不亦惑乎的惑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47:01
吥要回答我
惑—百度词典 和
惑_百度百科 里面的答案
老师说要深层知识,进一步了解

惑:糊涂

一《吕氏春秋》两则(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翻译】
  有个从江边经过的人,看见有人正拉着一小孩想把他扔进江里。小孩大哭,于是过江的人就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父亲擅长游泳,孩子难道就能马上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一定是荒谬的了。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二、《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徴。

楼主说的《吕氏春秋》两则是指: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吧?

不亦惑乎里的惑,是“糊涂”或者“令人觉得他糊涂”的意思。不亦惑乎是“不是很糊涂/很让人觉得他糊涂吗?”

糊涂

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