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和中秋节有区别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6:25:03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圣诞
台湾民间七月称为「鬼月」,尤以七月十五为鬼门大开之日,各地纷纷都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仪式,所谓「普度」是指祭拜无祀之孤魂野鬼(俗称好兄弟),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供拜『五味碗』--鱼、肉、鸡、鸭和菜五种祭品,此外还要供奉糕、粿、水果等。在每一种祭品上皆须差三角形的纸旗一面,除了书写「庆赞中元」外,下面写供奉者之姓名,好让好兄弟吃的明白,然而中元普度并非只是请好兄弟吃大拜拜,更希望他们能安安份份,莫在人间骚扰,另一方面代向阎王求情,请阎王大发慈悲,尽量使他们早日投胎转世,脱离鬼域,由此可见「普度」乃为一桩极富人情味的民间习俗。
此外,民间普度活动尚有「开鬼门关」、「放水灯」、「孤棚」、「抢孤」…等,这都是中元节独特之民俗活动。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自古以来为民间重要节日之一,据明朝文献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且中秋时节正值作物丰收、虾肥蟹美的时节。人们在这个时节与亲友团聚,分享丰收的喜悦。而中国是个重礼的民族,后来中秋节更演变为相互赠礼、聚会、庆祝丰收的节庆。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来源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