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石窟所谓之“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3:49:14
央视播放的龙游石窟所谓之谜,被冠为“旷世奇窟”。很多“专家”认为: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难道真的是被所谓“专家”描述为千古不解之谜吗?
其实不然,究其原因不外乎仅仅因为龙游县是一个不知名的浙西小县城。为了哗众取宠,又是一个什么以“旅游促经济”的鬼把戏而已。所谓“专家”,仅仅是当地政府“请”来的,以好肉好酒招待之,最后的普遍结论:“旷世奇窟”及“迷”!
如此石窟难道仅龙游县有吗?答案是:否!仅央视也在播放安徽省南部就有一模一样的。
那么石窟的石头开采有什么用呢,答案很简单:建材。
那石窟为什么是在河边,答案:便于运输。
在浙江的金衢盆地以及江西安徽这种当地人称为红砂石的,在众多的石材属于比较容易开采的一种石头,缺点是容易风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农村最普遍建房材料,很多当时的所谓政府工程也是普遍用之。
而在古代(应该不会很久远)石窟当时的开采技术被少数人掌握,或者是开采的工具。在中国技术是不能外传的,就是所谓的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之说了,采用家族式的隐蔽方法也就是为了行业垄断。而当时的政府工程例如修建运河城墙等采用这些容易开采的石材,就让人不难理解了。
如今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煞有其事的和埃及金字塔,玛雅文化相提并论了,甚有弱智者声称为UFO的遗作了,真是令人捧腹大笑。
另附开采红砂石的工具:铁钎若干,长短不一。形状:截面长方形。铁锤一把。形状直径150~200毫米,厚度约30毫米,中间一孔洞安放长约300毫米的木柄。

龙游石窟没有“谜”
  浙江西部驰名的龙游石窟背倚衢江,隔江而望龙游县城。从县城今日的繁华来看,旅游业确实给这里注入了生机。

  龙游石窟曾经深藏水底,当地俗称深水潭。从石窟陈列馆展示的图文、录像资料中了解到,关于石窟形成之谜,说法有多种,囤兵、囤粮,祭祀、采石……甚至称旅游界已誉此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探谜的游人络绎不绝。

  我们一行十多位语文老师也怀着好奇心来到龙游石窟,而当我们探访之后,却对石窟之“谜”产生了怀疑。在我们看来,龙游石窟只是个废弃的地下采石场,并没有那么多的谜团。你看那一律的凿纹,与绍兴柯岩和吼山、临海长屿硐天的痕迹大同小异。

  龙游石窟为什么要向山中、地下采石,而不是露天开采?有过生活经历的老师说:“山体内部的石头,往往比山壳上的要松脆些,这对原始采石来说比较容易。”石窟里为何有那么多厅、柱?也因为石质松脆,所以古人要在各采石区(就是今天看到的厅)之间保留石壁,在厅中留几根石柱,以支撑山体,以致形成几个厅互不相通的格局。至于厅壁为什么能那么薄?这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手段,经验丰富的采石工凭借敲击声就可以判断自己和对方的距离,煤矿营救不也常常借助敲击声吗?

  石料运向了哪里?紧邻石窟的衢江江阔水深,水运四通八达,还怕消耗不了小小的地下采石场吗?再看今日苏州规模浩大的采石场,吃掉了多少座石山,一千年后,谁能查知这些石料运向了哪里,难道这也可以归入千古之谜?

  有人说石窟是囤兵的。遥想石窟的开凿,历时数百年,而兵家胜负,瞬息万变,哪一个将军想囤兵,能先花几百年去建造一个石窟?石窟形成后的千百年间,也许囤过粮、兵,也许曾用于祭祀,甚至住人,但都称不上谜。唯一能称谜的一处“石刻”,也许是山体自然的裂缝,也许是古人有意或无意而为之,但真有必要深究吗?

  在最大的石厅里,壁上遍布八仙题材的巨大浮雕。只听一名游客责问讲解员:“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吗?”原来他发现这浮雕竟是水泥铸成。查龙游地区旅游资料:石窟所在景点原称小南海,发现、开发至今已有十多年,只是一直没有做响,当地想了许多办法,在石窟里建神话浮雕也是其中一项“杰作”,近几年更名为龙游石窟,用许多“谜”包装成“世界第九大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