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36:42
什么是无明?

以我自己对经典的理解
所谓“无明”
也就是指和本身佛性背道而驰的就是无明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就是破除了一切无始以来的无始无名
或者通俗的说
无明就是没有“明”,没有“觉悟”

但是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无明
那发散开去就是太多太多的内容
比如说,烦恼所知二障
等等

也因为无明是和佛性背道而驰
所以12因缘流转中,第一个缘起,就是无明,也就是说没有“明”,没有明白,所以才会造成在六道中的生死流转
随着12因缘的不断流转,自然就形成了六道的各种现象
这个在很多经典中都有提到

而心经中这段话
我的理解是说
修行要去掉无明,同样连去掉无明的这个念也要去掉(这个也是染)
这样才能见到本身的佛性

<明> 是个象徵意义
经书说的并非光明的明
指的是<智慧>
心中没了智慧
好比人失了神
没有光明
因此藉用<明>一字
无明就是没有智慧的意思

无明 就是“没有明白”。
无无明 连这个“没有明白”也没有。
亦无无明尽 连这个“没有..”也没有。

这句无明出自十二因缘,我个人理解应该是说因为看不到真相而产生的愚昧。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何谓无明?众生十八界不能放下,十八界盖覆佛性,佛性不明,名之无明,经云:‘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
真如人人有,但不守自己的岗位,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便是真如守自性,凡夫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妄动,故有无明,无明无实体,有了无明必定有行,所谓不觉是无明,妄动就是行,行分善行、恶行、不动行,总称为业行,行必有识,善行有善识,恶行有恶识,不动行有不动识,行即业,人业有人识-例如见水是水,天业有天识-见水如琉璃,饿鬼业有饿鬼识-见水成火焰。
有了识,业牵识走去投胎,识与父精母血,三缘和合而成胎,是为名色,色是父精母血,自己的识是心,心有其名而无作用,所以称为名色,名色七日一变,四十九日后有五个胞:即头、双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