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香港叫什么名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2:56:10
古时候 香港叫什么名字?
您说了这么多...香港到底叫什么? 新安县?

裙带路是香港的古名之一,可能是因为从九龙望向香港岛那边,湾仔与跑马地一带,沿山而下的山势如裙带般飘下,遂名裙带路。可却并没有「裙带关系」的意思。
据考证,新界锦田邓氏家族是早期南来香港的旺族,明朝末年有邓元勋与其堂兄邓圣岳曾到现在的香港岛开荒垦地,并向当时的东莞县署纳粮税,其粮册便写有「裙带路田亩」。现在该处还存有其祖先向新安县(原属东莞,后改此名,即今天的宝安县,当时管辖现今称为香港、九龙、新界等的地方)知县的呈文:「承祖邓春魁等所遗存乾隆年间受东莞税田总名裙带路,内分土名黄泥涌(即今天的跑马地)等处……」由此可知,「裙带路」至少是乾隆年间已有的古地名。
也另有一些说法,认为「裙带路」是指上环、中环等地方,如同治时,桂文灿编纂《广东图说》,记载香港岛是在新安县东南海中,并加注说明了它的位置和别称:「在九龙 尖沙嘴之南,中隔一港;一名裙带路。¨¨裙带路为上环、中环、下环。¨¨」这里就指出了「裙带路」是包括上环、中环和下环的一带地方。但同治上距乾隆,至少有六十年,当以乾隆为准吧!
也有一些清代古籍把香港岛称为「红香炉」的(所以现在仍有人以「炉峰」代指香港的,如年前香港电台亦有系列片集名《百载炉峰》),据说是因为铜锣湾南面那座山很像香炉而得名,并派戍兵往天后庙一带。而据另一古老传说,今日铜锣湾天后庙前,以前曾安放了一座从远地漂来的红香炉,庙后的山岗因而称为「红香炉山」,而庙前的海湾亦唤作「红香炉港」。
当年的香港岛的西北方是荒山以及无人居住的海岸,连渔船都不停泊的。直至英国殖民者来此荒湾登陆后,命名香港岛,自一八四一至一八七三年,在今天的西营盘一带开始填海建市区,并扩展至石塘咀至上环等地。

唐朝开元廿四年,香港属于循州,派员2000驻守来保护海上贸易。当时军队屯驻在今天的屯门,该区因而得名。及由于大步一带海面盛产珍珠,南汉刘氏遂于公元963年设官办珠场,称为媚川都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