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所谓的“不分别”是什么意思啊?(20分奖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9:54:10
如题!

不分别:
是指的“无分别智”,非指不加分别。是随顺众生分别,而不起分别想。
“分别亦非意。”
是意识心不再分别,直接转为妙观察智。
是智慧的起用,好比是光照那样,不再用想的,一看就彻底了知。完全不假功用,全自动化的 ...
一看就明白,而且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到果地转[成所作智],则会随感起应了(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是大智慧。
不是糊里糊涂,混在一起、不辨是非黑白。真的不分别,岂不是又回到混沌一片了?
那反倒是糊涂,不是智慧了。
简单来说,就是念头生起时,不去管它,不去分别善恶,不被它左右,由它自生自灭,
其他该做什么则做什么 ...
是心清静了,好像镜子一样,东西一来,影子自然就现了,并不是意识心刻意画出个影子 ...
用清净心去做、用智慧去做,而不是用思维去做 ...
一落思维就有了好坏、善恶、美丑、人我...
就容易被事件迷惑了... 然后,就容易生起烦恼了...
用智慧做事。离开这个“我”,反而做的更好。清清明明、自动化的。
脑子里很平静,念头微微,自生自灭,流水一样逝去,
做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波澜,不会因为这件事和“我”、和谁有关,而生起一连串的烦恼。。。
看问题很明白,知道其本质,不再为假象所迷。
不迷就是不分别!分别了,就叫为物所迷了。
其实,也可以说是通过修行把众生念念无间、向外攀援的心,转变为随缘的心。
勉强这么说说。。
无分别智,不是靠理解的,要会才行。
好比“烦恼即菩提,诸淫、怒、痴俱是梵行。”
会的根本不必转
(转烦恼是多此一举,只不随其分别,当下既归寂静)
“念起不随,尽流不住。”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分别,这里用语言解释什么是不分别非常困难,不过要解释什么不是“不分别”就比较容易。有五种情况不是不分别:
无分别智的五种歧途
全知麦彭仁波切《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释云:“了知无分别智之相,当以远离
五种歧途的方式宣说。何故如是?无分别智虽然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