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明和郭德纲的相声有何相似与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52:52
层次要清楚..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个帖子,说的比较精辟:

  开篇先说一句:少马爷是现在还活着的不多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之一,相信有不少京津的相声迷会同意我这句话。少马爷不那么红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乃父的光环及其淡泊名利的性格。
  和纲子相比,少马爷强在三方面:其一少马爷深受传统相声熏陶,基本功相当扎实,单弦和大鼓之类都是从老艺人那里原汁继承下来的;老郭的太平歌词之类总是感觉留于现代腔更弄一些,这个典型的段子可以去听老郭的十不闲莲花落,本来是要饭的段子,郭爷唱出来明显就是二人转流行腔,所以不少人会觉得朗朗上口,以前我这里有几段很珍贵的录音,现在似乎遗失了,很遗憾。
  其二少马爷以前学过京剧,即使最后没有入行也对其表演风格有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大保镖》《论拳》这样的段子,少马爷的身段精气神明显高过老郭一筹,相声中所谓的“武怕大保镖”不是讲这个段子怎么难讲,而是传统活里有许多短打的亮相很难,帅卖怪坏四字诀中大保镖尤其要的是这个“帅”字。纲子的大保镖里更多的是结合现代笑料贴近时代感,对于大保镖的精髓——“武”的部分做了很大的舍弃,窃以为虽然不失为一次很好的传统段子新编,可是离着重塑经典尚有一定距离。

  呵呵说了这么多少马爷比纲子好的地反,不说说纲子的长处实在是不公平了。
  纲子第一强在他的柳活上,有一个难得的好嗓子,“四郎探母”里面的那段“叫小番”的嘎调恐怕是最直接的证明了,每唱此段必是满堂彩。这点是少马爷一辈子也赶不上的,不论是少马老马,好像都不喜欢表演这种纯柳活的段子,就像马老在纪念演出上清唱了一段金沙滩(“儿大哥……”那一折),嗓音也是偏低沉。恐怕这也是马氏父子先天条件的不足吧,而纲子有一个让所有相声演员都羡慕的好嗓子,所以我一直觉得老郭最经典的段子就是全本《八大改行》!当年连听八遍!这个恐怕当年的许多老先生也没有如此功力和能耐吧。
  纲子第二比少马爷强的地方在于性格。少马爷由于是相声大师的儿子,一辈子也都在其父的光环下,养成了宠辱不惊,淡泊名利的性格。这种性格做人是不错的,所以少马爷在相声界口碑极好,但是作为在相声日渐式微的今天,靠少马爷这种人是不可能把相声发扬光大的。只有老郭这种敢打敢拼,总是站在话题的风口浪尖上的人才能让相声吸引更多的目光。但是老郭的这种性格希望不要走向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