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求职学第一人何竟源:大学生找工作不只是大四的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44:41
中国求职学第一人何竟源:大学生找工作不只是大四的事

以下是摘录于2007年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

从11月2日到现在,我已经在求职的路途上奔波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总共向40多家企事业单位投过简历或提出申请,然而大多数单位都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我PASS掉了。也曾有机会进入笔试、面试环节,但最终还是一次次被拒之门外。我深切的体会到:找工作不只是大四这个阶段一时的事情,而与自己整个大学生活的规划和前期的职业定位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一定在前3年好好为自己积累“资本”。

找工作之初,虽然我网投了很多单位,但只有交通银行一家给了我复试消息。原因是,简历上个人奖励这一栏我几乎没什么可填的,而用人单位通常根据这些奖项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

后来我争取到了安踏公司销售岗位的面试机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学本科生,我没有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销售能力方面受到HR的质疑,加上回答问题时我没有控制好语速,手势过多,条理不明,给HR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最终败北。

回想起来,读大学3年多,我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大一时很茫然,想去尝试一些东西,但没有胆量,总怕失败。结果,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协会干事我都没有竞选,社会活动也没有参加。虽说加入了5个协会,可是我唯一做的就是等别人把项目做好后,自己去观看,根本没有动手锻炼。大二考四级,大三考六级并准备考研,大四时放弃考研决定去找工作。这个过程中我看似没有闲着,但基本上是在随大流儿。周围的人在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没有有意识的为以后的就业准备真正可用的条件和素养,致使专业知识掌握很一般,英语口语不流利,表达能力存在欠缺,做项目、做课题的经验缺乏。由于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意识,考研也没有结果。

而今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我才猛然意识到,曾经总觉得很遥远的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如果当初就有紧迫感,就能为今天的求职进行定位,并有针对性的去弥补自己的欠缺之处,去创造自己所不具备的条件,大概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尴尬了。而扪心自问,用3年多的时间去准备这些应该绰绰有余了。我终于明白了:找工作要尽早准备,大学生活应该有意识的去经营,切不可沉迷于每天上课、考试及格的程式化生活中。丧失感知和反省。

在找工作或改行之前,最好先做个职业定位和规划,不要乱改行,以免越改越乱,越乱越改。。。。。。

  建议最好在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要找到你的职业问题的最终答案,关键是要确定你的性格类型、准确识别你的天赋,从而准确定位适合你的职业。

  目前中国的职业规划机构良莠不齐,做得最专业的要数--职业规划中国网,你可参考下职业规划中国网的专业资料,对你帮助会很大。
  职业规划中国网是第1家在中国创立的职业咨询案例最多、效果最好、最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为有职业困惑的人就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问题提供现实可行、有根有据、逻辑清晰的解决方案。一直坚持不做自动生成结果的职业测评,因为这种职业测评往往不准。做完职业测试题后必须通过与专家交流,进行修正、确认,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95%以上的人选择网络视频交流,咨询效果跟面谈一样。咨询了《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方案去找工作或学习的,90%以上的人找到了自己喜欢又做得比较成功的工作。

  新东方很多很有名的老师课上给我们介绍过陈功老师,他说当初在那咨询过,解决了多年的职业困惑问题,觉得职业规划是相当有必要的,建议我们趁早做职业规划。不妨去试试,能找准一生的职业方向,这才是无价之宝

答案如下:分就给他
百度里搜索“工作无忧”招聘求职信息太多了,最好的就只有工作无忧了

找工作要有资本的,没有资本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吧
反省下自己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看看这里吧

大四出来混真是太晚了!大学生向着普遍的方向发展!大学就不是呆在学校学学书本的事,这样到社会一无是处,上大学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方向,必为其努力,奋斗!大学四年是练就自己的至少一向长处,人云亦云的跟风,毕业只能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