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提倡卑下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16:24
现代社会提倡的是自信心,自信心为什么不好?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 (第五集) 2001/8/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43-05 http://www.amtb.tw/12/12-43-05.xml

这一句是海云比丘谦虚的话,我们在这个地方应当要学习谦虚,对别人尊敬。五十三参每一段的末后都有这一段经文,它不断的重复,重复了几十遍,用意就很深了,加深我们的印象,提高我们的警觉。实实在在讲,我们无论是在世法佛法,学习过程当中最大的毛病就是贡高我慢,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敬别人,所以无论在学业、道业难得有长进。《周易》谦卦,是六十四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没有凶,这一卦谦卦,「谦受益」,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我们修行想有个结果,这个结果不外乎三方面:第一个断恶修善,第二个破迷开悟,第三个转凡成圣,能不能成就都在「谦敬」。你能够学会谦虚恭敬,你都能够得到;你要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敬别人,无论你怎麼精进,你怎麼用功,你怎样苦学,你都不能成就。什麼原因?业障障住你,这个业障就是傲慢,就是自尊自大、自以为是。所以这样的经文要不断重复几十遍,加深你的印象。《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念完了,别的记不得,这一句记得,那你就很得受用了。所以这样的文字我们要重视,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那我们就错了。
海云比丘在此地是谦虚,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就是叫著善财童子。『我唯知』,唯知是我只知道,无量无边的法门我只知道这一个法门。第二段讲:

卑下心就是要谦卑,古大德说:「满遭损,谦受益。」一个人如果自满,就会遭受损害;能谦虚,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忙,所以学佛一定要谦虚。

自信来自于实力,有实力的人自然有自信同时亦能谦虚和蔼。这是作为高素质人的一种修养。

如果自信来自于傲慢,满遭损,非智慧之举、

所以卑下心不影响自信。

在现实中,自负和自信常常是很难分清的,而不管是自负还是自信的人,常会受打击,你会苦不堪言。

说实话,即使佛教不提倡,受打击多了,你自己都会慢慢悟到卑下心对人是多么有益。

自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