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存的有几座城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3:05:10
哪几座?

苏州水陆城门源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构筑大城于江南原野,周围四十七里,辟有水陆城门八座,分别是阊、胥、盘、蛇、娄、匠、平和齐门,当时都是土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王以砖砌苏州城,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城河),城墙筑有凸出的“马面”。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城遭破坏,后相继修治。宝佑二年(1254)知府赵汝历增置城头女墙。德佑元年(1275)元军入侵,因蒙古人是游牧部落,马上春秋,随处游荡,不喜筑城设防,故城池悉命夷堙。元至正十一年(1351)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苏州城墙,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张士诚据苏时各城门增置月城,也称瓮城,以利守卫。后城墙又被徐达、常遇春攻破,明初再次大规模修建。清康熙元年(1662)巡抚韩世琦改筑苏州城墙,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今之砖城乃清初所遗,至民国时期,苏州的十座城门其情形大体是这样的:

  葑门,内城门跨葑门大街(今十全街东首),上有城楼,与今盘门城楼相似,1936年城楼被拆除。水城门与内城门并列,六十年代末新开外城河时水城门被拆除。瓮城为半圆形,外城门在安利桥堍。

  相门,在宋初时即被填塞,1936年左右重新开通,并建相门桥。当时因为苏嘉铁路筑成后设立了相门车站,为方便交通,乃重开相门。据老人回忆,相门没有专门再建城门城楼。相门桥后来被日本人炸毁,至五十年代末河上只剩下几根桥桩。

  娄门,水陆城门各有外、中、内三重,陆城内城门上筑有城楼,三重城门之间有空地和闸门,水门三道也有闸门,瓮城将三重水陆城门全部包围,呈长方形。外城、中城及内城上的城楼约在1948年拆除,1958年,内城门和水城门先后又被拆除。

  齐门,内城门西侧有水城门,门上建有城楼,俗称鼓楼。齐门瓮城为半圆形,外城门外有吊桥。五十年代拆除城门城楼,七十年代建水闸时拆除水城门。

  平门,古平门久塞,1928年为沟通火车站与观前街的交通,新建梅村桥,重辟平门,为两个并列的高大城门洞。平门无城楼,也无水城门,1958年平门被拆除。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