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幕府政治和西方封建主政治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5:06:51

日本虽也有类似西欧的封建制,有比欧洲“神命”君主更加神化的天皇,但却产生了架空君权的幕府制。

原因是“封建主义与王权这两种制度并存却没有相互渗透”,各级附庸的最高首领则是幕府将军而不是天皇,结果导致了“将军垄断了所有的实权”。

与此相反,西欧的君权始终“位居附庸制之首”,也就拥有统治附庸的权力

小日本很H哦

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军事统治,进行分封采邑给诸有力的武士,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

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始于1185年源平合战结束,终于1867年明治维新共682年。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幕府一词,原指将军出征在外,办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称为“幕府”。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义变成了政府机构,人们把征夷大将军治事之处称做“幕府”。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现代用词;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

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征:领主、封臣和采邑;封建制度的结构由这三大元素配合。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要为领主战斗,作为对领主给予采邑的回报。在领主、封臣和采邑之间的关系与责任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编辑] 领主、封臣和土地
在一个领主把土地分封给某人之前,他得先令那人成为封臣。这需要一个正式的象征性的仪式,称为赞誉仪式(commendation ceremony),该仪式包含两个部分,忠顺誓言(act of homage)和效忠宣誓(oath of fealty)。在忠顺誓言中,封臣承诺听从领主的命令作战。“效忠(Fealty)”来自拉丁语“Fidelitas”,也就是忠诚;效忠宣誓因此成为一个保证,即封臣会忠于领主。一旦赞誉仪式完成,领主和封臣就建立了封建关系,拥有了双方承认的相互间的义务和责任。

领主对封臣的主要义务是给予一块采邑或是其收入;采邑是封臣建立封建关系的主要原因。此外,领主有时还需要承担别的义务。其中一个就是维护这块采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