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取向与结晶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2:39:50
塑料在加工、成型、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分子取向。取向会产生内应力。
大分子排列规整、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大利于结晶。
取向的一个结果就是大分子间排列更为有序,这会否使结晶度提高呢?

一、什么是结晶性塑料?

结晶性塑料有明显的熔点,固体时分子呈规则排列。规则排列区域称为晶区,无序排列区域称为非晶区,晶区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酰胺PA6、聚酰胺PA66、PET、PBT等。

二、结晶对塑料性能的影响

1)力学性能

结晶使塑料变脆(耐冲击强度下降),韧性较强,延展性较差。

2) 光学性能

结晶使塑料不透明,因为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面会发生光散射。减小球晶尺寸到一定程式度,不仅提高了塑料的强度(减小了晶间缺陷)而且提高了透明度,(当球晶尺寸小于光波长时不会产生散射)。

3)热性能

结晶性塑料在温度升高时不出现高弹态,温度升高至熔融温度TM 时,呈现粘流态。因此结晶性塑料的使用温度从Tg (玻璃化温度)提高到TM(熔融温度)。

4)耐溶剂性,渗透性等得到提高,因为结晶分排列更加紧密。

三、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

1)高分子链结构,对称性好、无支链或支链很少或侧基体积小的、大分子间作用力大的高分子容易相互靠紧,容易发生结晶。

2)温度,高分子从无序的卷团移动到正在生长的晶体的表面,模温较高时提高了高分子的活动性从而加快了结晶。

3)压力,在冷却过程中如果有外力作用,也能促进聚合物的结晶,故生产中可调高射出压力和保压压力来控制结晶性塑料的结晶度。

4)形核剂,由于低温有利于快速形核,但却减慢了晶粒的成长,因此为了消除这一矛盾,在成型材料中加入形核剂,这样使得塑料能在高模温下快速结晶。

四、结晶性塑料对注塑机和模具有什么要求

1)结晶性塑料熔解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摧毁晶格,所以由固体转化为熔融的熔体时需要输入较多的热量,所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要大,最大注射量也要相应提高。

2)结晶性塑料熔点范围窄,为防止射咀温度降低时胶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