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入门:“连”字是IPK。后面那个K起什么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4:26:55
如:“把”字rc就够了。为什么后面还得带个n?
“千”字tfk.后面也多了个K。
“见”字mqb后面也多了个P。。。
这些字后面多的那个字母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规律?
谢谢。

是`五笔识别码全称五笔末笔交叉识别码。
识别码的作用是区分由相同键上的不同字根组成的汉字或者虽然字根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汉字。
识别码的使用方法:先考虑该汉字的最后一笔(末笔),从而确定要加的识别码所在的区(横、竖、撇、捺、折),再考虑该汉字的结构(左右,上下,杂合),从而确定所加识别码所在区的位(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如:香(字根编码TJ)。但正常情况下出来的是“得”字。为了打出“香”,就需要加识别码。
由于“香”字末笔为“一”(横),所以首先可以确定它的识别码在横区中找。
其次由于“香”字的结构为“上下型”,所以可以确定识别码应该是横我的第二个键(F)。
所以“香”字完整的编码为:TJF。
加识别码的原则:
1,只有小于四个字根的单字才需要加识别码。也即成字根字(先打它所在的键,再按书写顺序打它的第一笔、第二笔和最后一笔)、键名字(连续击它所在的键四下),都不需要加识别码,或者一个汉字如果拆出了四个以上的字根,如“我”(丿,扌,乙,丶,丿)、“寒”(宀、二,刂、一,八,丶丶),就不再需要加识别码。
2,单笔划(一,丨,丿,丶,乙)与其它字根相交、相连时都应该把该字看成是杂合结构。
如:“乏”,拆分字根为:丿、之,但由于单笔划“丿”与“之”字相连,所以它必须看成是杂合结构,从而确定识别码为“I"
再如:”乡“,拆分字根为:纟(须去掉最后一提)、丿,但由于单笔划“丿”与“纟”相连,也必须看成是杂合结构,从而确定它的识别码为“E”
又如:“君”,拆分字根为:彐,丿,口,但由于单笔划“丿”与“彐”相交,所以“君”也必须看成是杂合结构,从而确定其识别码为“D”
但如果单笔划与字根即不相连也不相交,就必须正常看待。
如:“旦”,上下结构,“旧”,左右结构。
3,字根与字根相连,是上下结构;字根与字根相交,杂合结构。
如:“看、着”,上下结构,而“击、出、里”为杂合结构。
4,带“辶、廴、囗”等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汉字,它们的末笔必须取被包围结构的最后一笔,而不是这些偏傍的末笔。此举是为了提高识别码的效率,减少重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