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每一个都是有笔画的方块特征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5:41:22
我是想问,有没有不讲起笔,无棱角,无粗细的字?

有,“〇”,这是汉字,念作ling,第3音。
“〇”,说它是汉字,是因为在汉语的文献中使用它已近千年了,在现代汉语的文献中更是随处可见。《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986)收录的8000个常用词中,它的排名为第6212位,使用度与“拟”和“系”不相上下。

“〇”,说它奇特,是因为它不具有其他汉字的一系列特征。它的起笔在哪里,落笔在何处?部首是什么?五笔字型如何打?四角号码又怎样?宋体的棱角在哪里?楷体的粗细变化在何处?……翻遍了《辞海》,在字条中找不到这个条目,但是在释文和词条中又多次出现。似乎,很多汉字的特征,在它的身上都不具备。你能说它不奇特吗?

它的奇特性给词语类工具书的编著者带来了麻烦,有不少工具书不予收录。好在“口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口”,如“可”“右”“叶”等,另一种是“大口”——外框的口部,“〇”就放在外框的口部中,排在“团”“四”等字的前面。问题是,“口”本身的笔画数是3画,但没有人说过“〇”是3画的。更让人头痛的是在《小学生规范字典》中,“〇”在正文中出现,但在检字表中没有编入,而且其他的字都有笔画数、部首和结构,此系该字典的特色,唯独“〇”这些内容全被省略了。

“〇”的产生,与阿拉伯数字0有关。现行的“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而不是阿拉伯。最初印度人用梵文字头表示数码,后流传至阿拉伯,再到欧洲。在阿拉伯数码中,0比其他数码的使用要晚不少(约在公元870年)。0传入中国是13世纪,那时我国的“〇”已经使用100年了。在此之前,印度用空格和小圆圈表示0,我国用空格和方块“□”表示“〇”。

关于“〇”的意义,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字条,解释相同——“数的空位”,似乎不太好理解。它的意义,作为“零”的意义的一种,可以同“零”。但这二者在实际使用上是有区别的:“〇”是数码,不具有数值意义。如,“五二〇血案”,邮政编码“二〇〇〇六二”,门牌号码“一〇一号”。数码是一个编码,它没有序的关系,没有连续性。而“零”是一个数字,具有数值意义。如,“零岁教育”,“三减三得零”,温度为“零度”等等。至于“二〇〇〇年”,年份中出现的“〇”,它也是一种编码,只是按照顺序来编码,它才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