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试题帮我看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6:06:06
23、材料一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唐太宗

材料三唐太宗常对臣子们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 。”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一种什么思想?从材料三中又可以看出的又一种什么思想?

(3) 唐太宗本着上述思想治国,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和业绩?

(4)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24、阅读杜甫的《忆昔》诗:

忆昔开元全胜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百,公私仓廪 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请回答:

(1) 诗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一皇帝的年号?

(2) 诗中的“开元全盛日”是什么意思?请您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为什么会出现“开元全盛日”的繁荣景象?

三、思考与探究

25、 毛泽东说:“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评价唐玄宗。

26、七年级某班级开展对“北宋议和的评价”的专题讨论。甲学生说:“这是屈辱的协定。”乙学生说:“以‘岁币’换和平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并说明理由。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出现“开元盛世”
开元(713—741)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玄宗前期勤于政事,勇于改革,创造了“开元盛世”;但到了后期,却懈怠政事,重用奸佞,直接导致了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这形同一个人,在创业艰难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但在取得成功后却腐落堕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自成。这也是部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觉得打下江山后要坐享清福。唐玄宗这种前后期的变化,只能说是他为政的失败。
可以这么说,皇帝有相对的好坏之分,但做皇帝是没有标准的。如果非要非会不会做皇帝加个框架,可以以权力的掌握程度和对臣子的驾驭力为准。

1.要以人为本,人民决定国家存亡
原因 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2.存百姓思想,以史为鉴,虚心纳谏,自我反省
3.多次减免赋税 徭役改革吏治 人选贤能,房玄龄等.三省六部制,在打败突厥后归还其家属,还继续任命当地首领为领导者,太平盛世.大力发展科举
4.唐太宗心系百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歌功颂德即可

第二题
1.唐玄宗李隆基
2.人民生活富裕 社会稳定和谐 徭役赋税较轻 百姓安居乐业
3.李世民时期奠定的基础,武则天发展农业奠定物质基础,唐玄宗个人因素,

第三题
1.唐玄宗前期改革吏治发展科举,政治比较清明,达到开元盛世,后期沉迷女色杨贵妃不理朝政 导致安史之乱 国家动荡

都有道理,甲同学说的对于宋朝是屈辱的带有民族狭隘主意[大汉民族思想],以同学说的赔偿岁币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后期是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