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3:41:16
急急急

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悉昙体)。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又称“贝叶经”。 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约公元前1000年)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
梵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汇进入了汉语,如:佛、菩萨、菩提、涅盘、觉悟、禅定、刹那等。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县最初叫ageni,源于古印度的“火”字。

梵文是记录古印度思想的最古老文字,婆罗门圣典的《吠陀》就是以古代梵文记录的。号称梵天所创,只能供婆罗门祭司使用的宗教文字,并是官方通行的书面文字。

印度亚利安语由时间可区分为:古代(如吠陀语、古典梵语)、中 期(纪元前六世纪~纪元后十一世纪顷)、与现代(十一世纪后)三期。其中巴利语所属的「中期印度亚利安语」总称Prakrit语。Prakrit语的意 义,根据最通常的主张,是与Sanskrit(古典梵语)相对的语言。亦即古典梵语是根据「巴你尼(Panini)文法」人为规定完成的人工语、雅语、标 准语,而巴利语则是没有人为成份的自然语、俗语、民众语。二者同样渊源于古代印度的吠陀语及其他日常用语,因此有着非常亲近的近亲关系。
根据语言学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印度就有用古代梵文书写的宗教经典《吠陀》,里面记载了语言、词汇、语法的分析材料。同时还有对其进行诠释研究的《诠释篇》。其中最先分出的就是语法,在古印度人看来,语法是一切知识学问的基础。这些文献都是古梵语编写,但文字并没有统一,多是口口相传。公元前8世纪,古印度人利用一种从古闪米特人的天城体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又与流行的口语柏拉克里特语有很大区别,这就是梵文文字的正式定型。
公元前600~300年,古印度的语法家巴尼尼,把前人材料整理概括,写出著名的梵语语法书《八书》,成为印欧语系最早的语法书。全书主要对象是梵语,但也兼顾其他地区的部分方言,常将吠陀语言与其他方言进行对比。公元前3世纪、2世纪,均有为此书做注解的语法专家。
由于梵语在古代都是上层社会使用,与民间流行口语差别很大,柏拉克里特语就有很多种,有语法专家将其中一种整理为摩呵罗什脱利文,为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