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需要制度约束 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1:53:08
在辩论赛中可用到的资料
急用

人有天然的趋利动机,且个体的行为差异极大,需要一个规范的制度,一方面避免个体为了趋利而侵犯他人或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使差异极大的个体行为在公共领域有一个统一衡量的标准。可以说,一个人的诚信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制度约束而逐步养成的

●在与市场经济运行有关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用经验,同时吸取其各种教训,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后发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少走弯路。在这些方面过分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并以此为借口,延缓制度建设的步伐,将使我们错失机遇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讲技术创新需要制度创新作为先导比较多。但是必须看到,技术创新也能够推动并实现制度创新。如存款实名制和个人收入透明在以前的技术条件下是比较难以做到的。现在,相关的制度安排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下,就比较容易做到

就诚信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精神。然而,尽管精神对物质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任何一种精神的持续作用,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作为这种精神的有力支持和实现手段。

在上海,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共同牵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建立的全国第一套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就是有力地支持和实现诚信精神的物质基础。到去年底为止,这个系统已为293万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这个数字已达上海有消费信贷能力人群数的一半。该系统自2000年6月开通,至今不过2年多,就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表明消费信贷增加迅速,对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说明上海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无论信息源,还是技术保证,都满足了这一系统的需要。现在,我们可以到有关查询网点了解自己的信用情况,或到三家银行网点要求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上海目前的个人信贷业务,已有50%以上得到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帮助。

以往很长时期,中国各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企业,个人贷款业务基本不存在。这些年来,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以及中国老百姓消费观念的更新和金融意识的增强,银行发展服务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主要指消费信贷和信用卡业务)已成为主要的增长点。这就要求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以适应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老百姓为了“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尽快改善生活状态,也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