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武昌起义的是哪个组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15:15
同盟会是错的

文学社和共进会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同盟会在武昌发动的一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湖北的革命党人,由于一开始就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和指导,其革命斗争活动较快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他们以新军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继日知会之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湖北新军中又成立了革命团体群治学社,后来演变成文学社,社长为蒋翊武。除文学社外,当时尚有共进会,领导人为孙武等。当时湖北新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官兵共约1.5万人。在武昌起义前夕,其中半数以上的新军下级军官和士兵加入革命党或同情革命。因此,湖北新军实际上已经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1911年(宣统三年)9月中旬,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组成了领导起义的机关,制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和文告,派居正和杨玉如到上海请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谭人凤、宋教仁来鄂主持大计。同时,和邻近各省进行联系,策动响应,预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后因故改期于10月9日。9日上午8时,孙武等在共进会机关总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制炸弹,失慎爆炸,孙武受伤送往医院。沙俄巡捕入屋搜查,把起义文告、党人名册、弹药、印信、旗帜等,全部搜去,随即转交给清朝湖北当局。蒋翊武急令当晚12时起义,但官方戒严,命令无法下达,起义未成。湖广总督瑞徵下令大肆搜捕,设在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30余人被捕,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害。蒋翊武乘混乱之机逃离武昌。10月10日,瑞徵按所获名册继续搜捕,武昌形势异常紧张。革命党人认为与其束手就擒,不如起而斗争。当天晚上,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第一枪,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爆发了。起义军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其他部队革命士兵闻讯响应,推举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分三路进攻总督署。瑞徵破墙逃至楚豫号兵舰,第八镇统制张彪逃至汉口刘家庙,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也在武昌躲藏起来。次日拂晓,起义军占领武昌。11日、12日又先后光复汉阳、汉口,武昌起义获得初步胜利。当时,由于策动起义的领导人有的被杀,有的受伤,有的逃离,没有形成领导核心。黄兴、谭人凤、宋教仁等还未赶到武昌。加之起义者当时不懂得起义胜利后应由革命党人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应推举社会上有威望有地位的人来当都督,才能稳定当时的局面。因此,他们在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时,竟将一贯反对革命并杀害起义士兵的黎元洪找来,推为都督;推举湖北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