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心理能更成熟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1:11:48
看多点怎样的书或电影能让心理更成熟点?

或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呢?

18岁了,还是让家人放心不下。

不想再像小孩那样,会因为受一丁点的委屈,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而哭泣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快点成熟起来呢?
是很想一辈子都能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着,烦事都不用操心

但慢慢长大了,才发现一直维持小孩般的心理,会无法生存在这世上,无人可以时刻的保护着我

严格来说“是生活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中”遇到困难的事,就逃避,最终就变的超极小孩。

处变不惊 这是我需要的成熟
以前在高中时候读老庄哲学 看了之后并没有多大的感触 因为年龄不达 并且对这个社会现实认识的不够清晰 一般来讲你要对一部作品不管是文学还是影视 你应该对作品主题有过现实生活里的体验 所以我翻了很多书
不如说在看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 读了关于王朔的 另外就是昆德拉的《不能承受之轻》我是联系着一起读的 然后对文*革机制就会有自己的观点
我也看《火影》和海贼王的,有人说这是小孩的东西,我不反对 。关键在你怎么看 一部是细腻的刻画 如火影情节虽然缓慢 但是剧情还是成功的提出了命题 这些命题不比哈姆雷特是生还是死来的简单
比如 木叶白牙之死 是拯救同伴生命 还是完成任务置同伴于不顾 然后再外传中我就听到很精彩的对话 在卡卡西认为因为救助同伴而不能完成任务将有更多的人死亡的时候 宇智波带土说
“但那也只是假设……诚然在忍者的世界里完不成任务被视为人渣 但在我眼里不顾同伴的人连人渣都不如”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 其实历代的大师(能正真公认的大师)都在自己作品里面作了很好的解释
但是每个人的解释都不尽相同 日本漫画里就有和汉文化截然不同的武士精神 但是日本漫画界近来受国际上主流(人道主义)文化影响——以《辛德勒名单》为代表——变得人性温和了 就像鲁迅悲观愤怒为其特质 因为作品里面渗着太多的作家本身的社会因素 必须比较着读
还得发扬怀疑精神 在怀疑中培养直觉 渐渐的就会锻炼出自己的人格特质
我高中时有一位牛人看金庸 是把四十二章经在历史中的来龙去脉都搞的一清二楚 在射雕传里把武穆遗书里岳飞的一首诗都背下来了
所以我觉得具体看什么书不打紧 (影视绘画也一样)关键你在里面思考了多少
还有就是范围广 不管是纵的从哲学地里音乐美术还是横的从敦厚儒生到狂人愤青都应该看看
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 大脑会自动筛选信息的

说到流言蜚语 这让我想起阮玲玉之死 貌似很多人都喜欢茶裕饭后当谈资 其实他们也很无聊的 事情过去了 他们自己也会忘记以前议论过这事
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 不能说他们有不可饶恕的罪恶 权当自己作了一回他们故事里面同名同姓的主角这也很好的
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别人笑我太癫狂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