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回答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3:35:51
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所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有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1.本文讲的是(),主要运用了()的方法
2.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厉之”比喻什么?
3.孔子用“其入之不亦深乎”比喻什么?

快~~~~~~~~~

1.本文讲的是(孔子与子路初见,孔子教导子路),主要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
2.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厉之”比喻什么?
孔子说,在箭的尾端加上羽毛,它的飞行就更加稳定;在箭的头部加上箭头,它就能射入更深。比喻后天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持续不断地粘贴羽毛、磨砺箭头的过程。(后天学习就是不断努力,勤学好问的过程。)
3.孔子用“其入之不亦深乎”比喻什么?
比喻知识学识会更加渊博。要不断努力,才能够有所成就。

1.本文讲的是孔子教导子路勤学的故事,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2.答:比喻后天学习就是不断努力,勤学好问的过程。

3.答:比喻后天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的结果。

.................
1.讲的是子路有问题问孔子 运用了比喻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你找找“李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