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悲剧产生的原因(最好是英文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0:18:38

要英文的啊,我可不会翻译,给你中文的吧。
简单一点的说
1.她的童年很贫穷,造成了她自卑心理,爱上了地位高的R先生,而不能自拔
2.她从小没父亲,恋父情节使她爱上比自己大的人,之后无法正常爱上别人。
3.她的完美主义心理,形成“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的爱情态度,所以始终不告诉爱人自己的身份。
大概这些,另外给你点具体的参考

一生的等待
茨威格的出生地维也纳,是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故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仅给心理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也对文学的革新产生了很大作用。茨威格就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用心理分析的学说创造了一系列心理丰富的小说人物,尤其对沉沦于爱情中的女性的描写,丝丝入扣,奇特偏执而又合乎人的真实心理。你可以从那些看似荒唐的行为中找到和自己内心契合的地方。
她有完整的一生,却没有名字,她把一辈子奉献给了心爱的男人,可他却不记得她是谁,她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女人,然而又有谁能说,一点没有从她波澜起伏的心理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呢?在她的表白中,隐藏着一个孤独而偏执的灵魂,她把爱情寄托在一个真实却又虚幻的人身上,很难说她是爱上了那位先生,还是爱上了爱情本身,她只是想为自己丰富的情感找一个归宿,结果在无意识中,她把感情全给予了R先生,并孤独的等待了一生。她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主人公,却成为为我们最为熟悉的女性形象之一。
茨威格运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塑造了陌生女人的形象,在回忆的开始,陌生女人只有13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她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这是她自我封闭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自卑感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以至于她在成人后,一味的躲在自己的空间里,不愿与别人分享内心的隐秘,自卑感还使她有了严重的恋父情结,弗洛伊德将此情结定义为“埃勒克特拉情结”,在童年得不到父爱的的陌生女人把对父亲应有的爱倾注在了R先生的身上。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带着强烈的崇拜意味,在不成熟的时期,还不懂得爱情的她将偏执而忠贞的爱给了R先生,此后更是不可自拔,一直陷在恋父情结中的她,再也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其他男人的爱,她的年龄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