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的人格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45:00
谁帮我下
绝对高分

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使其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1、感知觉特点。
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的绝对阈限高于正常儿童,绝对感受性则低于正常儿童。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刺激,没有刺激就不会有感觉。感觉的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而人能够觉察出最小的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由于大脑功能的缺陷,同一强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儿童的感觉,却不一定能够引起智力残疾儿童的感觉。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用速示器做过一个图片辨认实验,当图片以22微秒的速度呈现时,正常成人能辨认出全部图片的72%,正常儿童能辨认出59%,而智力残疾儿童却一个也辨认不出来。当图片呈现时间延长为42微秒时,正常成人能辨认出100%,正常儿童能辨认出95%,智力残疾儿童只能辨认出55%。这个实验说明了智力残疾儿童的感知的迟钝和缓慢。与此相联系的,是智力残疾儿童的感知范围狭窄,感知的信息量少。这表现在同一时间内他们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数量比正常儿童要少得多。此外,智力残疾儿童的知觉恒常性比正常儿童差。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他们往往认不出来。例如,在黑板上认得的字,在课本上可能就认不出来了。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觉的这些特点,对学习速度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2、记忆特点。
智力残疾学生的记忆有两个特点,第一,识记速度的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这方面教学上的例子很多,例如,教他们学一个新知识时,往往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教会。但是遗忘非常快,上半课教的内容,下半课必须复习;有的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内容,一个假期下来可以基本上忘光。第二,由于记忆的组织能力差,智力残疾儿童不会采用分类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有人做过一个试验,给智力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分别呈现狗、桌子、楼房、狼、小屋、椅子、草房、猫的图片,让他们看几遍后记住并回忆。正常儿童回忆时会打破原有的顺序,将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分类记忆,把上述图片分成:狗—狼—猫;桌子—椅子;楼房—小屋—草房三组来记忆。而智力残疾学生几乎不会归类整理,只能进行简单重复,记忆效果远远不如正常儿童。
3、思维特点。
智力残疾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概括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