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防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35:23
别人水稻移栽田的秧苗出现坐蔸并死亡,在排水时,水流经我们的田,造成我们田里的秧苗已出现同样症状.请问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坐蔸是不会传染的,它是由于水稻缺锌造成的。
适量补充锌肥可预防和治疗坐蔸
如果你确定是别人的水流经你家的田而出现跟他一样的状况,那么那是药害,他因为错施了农药造成药害,水流到你的田里时,你也会遭殃

如果是在水流经过之后,才出现的,那就要注意防止水流在经过。但也不能确定就是水造成的。
水稻“坐蔸”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防治上应采取因田制宜,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1、培育壮秧,以增强秧苗抵抗力。

2、适时栽插,提高栽秧质量。栽秧不宜过早,易“坐蔸”的田块,可适当延长秧龄,并应实行浅水栽秧、栽浅秧,对深脚田、烂泥田要注意待土壤沉实后再栽秧或栽带泥秧(抛秧)。对这类常年“坐蔸”的深脚田、烂泥田宜大力推广半旱式栽培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水、热、气条件,是防治此类田块“坐蔸”的有效途径。

3、正确施肥。提早翻压绿肥及稻桩等还田秸秆,待腐熟后再栽秧。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推广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尤其是对冷沙黄泥田,底肥最好用氮、磷、钾复混肥。缺锌的稻田,亩用1公斤硫酸锌作底肥撒施。

4、搞好稻田灌排渠系建设。 使每一块稻田都能做到灌能及时,排能彻底,以便引出渍水和冷浸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消除毒物。

5、运用正确的排灌技术。返青后及时薅秧排水露田,或实行间歇灌溉、迂回灌溉,以提高土温、水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强秧苗抵抗力。

6、 常年“坐蔸”的稻田应实行水旱轮作,经 1-2年旱作再种水稻。

7、当前已发生“坐蔸”的田块,要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减轻危害。首先要进行田间调查诊断,找出发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深脚烂泥田、冷浸田、大肥田,要立即排水薅秧,适当轻度晒田,以便引出渍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泥温,消除毒物,减轻毒害。同时要撒施黑白灰(草木灰:石灰=1:1.5)中和过多的有机酸等毒素。

对缺素田块要及时补施缺素肥料。如缺锌田要补施锌肥,亩用硫酸锌(含锌量 20%以上)1-1.5公斤撒施,或0.5公斤兑水75公斤叶面喷施。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