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6:47:15
1、人们为什么立庙供奉纪念岳飞?
2、唐太宗的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他作为一代明君,曾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的认识,并分析指出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
3、材料二 近两年来,在全国农村废除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取消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党的“三农”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心。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中央减轻农民负担和唐太宗轻徭薄赋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
4、汉朝、唐朝和明朝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积极作用?
5、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有什么消极影响?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为什么制定对外开放的方针?
7、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一种是谁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是从历史的角度举两例分析说明。
材料二 1945年10月,举国欢庆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分析材料二:19世纪末,日本通过哪一条约割占了台湾?台湾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结束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的?
(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两个方面?
(4)针对猖獗的台独势力日嚣尘上,《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5)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解决了什么问题?
(6)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请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1岳飞当时抗金保卫了广大人民免受金军的烧杀抢掠,保卫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热爱,而且岳飞成为精忠报国,抗击外敌,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统治阶级也需要塑造这样一位忠于朝廷的忠臣形象。
2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伟大,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注意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者自身也戒奢从简,节制自己欲望享受,当然这都是从保护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但毕竟给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使得社会比较安定富足,出现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平等开明的突出特点。对少数民族平等相待,不加贱视,通过和亲,通过设立机构管辖,通过任用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官职等方式,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备用代为天可汗。
3
1)有本质区别。因为唐太宗轻徭薄赋根本目的是要从根本上维护巩固封建统治,实现其地主阶级长享富贵。我党的减轻农民负担是要根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4加强了中国通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交往,丰富了我国和世界交往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活,密切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丰富发展。
5实行闭关政策。其影响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蒸读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学习引进并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侨资外资等,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本是要发展生产力。
7
1)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就是今天台湾;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时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湾与澎湖。
2)《马关条约》;1943年开罗会议通过《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强占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等归还中国,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3)一小部分台独分子试图实行台湾独立,破坏祖国统一大业;国际上部分反华分子或国家不希望中国统一强大,通过各种方式破坏阻挠中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