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有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3:12:43

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政策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政策问提往往跟政府的决策有关,社会问题则是整个上层建筑。

一、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与人们主观期望存在冲突的那些社会现实。它有三点本质特征:
1、客观性。社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的存在。
2、冲突性。即客观现实与主观期望存在冲突,而那些与主观期望一致的客观现实就不成为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总是希望社会问题越少越好。
3、社会性。仅仅与一个人期望不符的现实,是个人问题,只有超出个人的界限,具有群体性、社会性、公共性的问题,才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包括广义和狭义,广义上就是指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狭义上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应,即除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之外的社会方面的问题。本文的社会问题是广义上的。
二、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到现实中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期望和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冲突,通过个人或组织活动要求政府部门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且被列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都具有冲突性和社会性,但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因为任何的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分析研究的。
社会问题要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需要三个必备条件:
1、社会问题被觉察。
社会问题无论它本身多么严重,只有被这个社会的一部分或者大多数人觉察到,才有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否则它只能是潜在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严重程度,决定了觉察社会问题者的数量,社会现实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