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及结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55:40
资料检索
发送下文献来源 谢谢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叫做演替。例如,在某一林区,一片土地上的树木被砍伐后辟为农田,种植作物;以后这块农田被废弃,在无外来因素干扰下,就发育出一系列植物群落,并且依次替代。首先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群落;然后是多年生杂草与禾草组成的群落;再后是灌木群落和乔木的出现,直到一片森林再度形成,替代现象基本结束。在这里,原来的森林群落被农业植物群落所代替,就其发生原因而论是一种人为演替。此后,在撩荒地上一系列天然植物群落相继出现,主要是由于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自然演替过程。

原生演替:是在过去没有植被的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最典型的是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演替和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旱生演替系列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地衣植物阶段,壳状地衣首先出现在坚硬的岩石表面,而且从假根上分泌有机酸以腐蚀岩石表面并逐渐形成极少量的土壤; 苔藓植物阶段:在地衣群落发展的后期,会有苔藓植物出现,这类生长在岩石表面的苔藓植物可以在干旱的状况下停止生长,而在温和多雨季节有大量生长,能积累较多的土壤;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中的蕨类及一些被子植物中的一年或两年生植物首先出现在苔藓植物群落中,并大量繁殖而取代了苔藓植物,土壤继续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开始出现。此时原有岩石表面的环境条件有了较大改变,土壤增厚,小气候形成;木本植物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首先一些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形成高草灌木群落,继而喜光的阳性乔木树种生长,并逐渐形成森林。在整个旱生系列演替中,旱生环境因群落的作用而变为中生环境,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演替的速度相对较快,而后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原生演替中,每一个阶段的群落总是比上一个阶段群落结构复杂,高度增加,因此利用环境更充分,改变环境的作用就更强,也就为下一个群落创造了条件。当然并不是在地球上任何地带,都可以按上述系列达到森林群落阶段。如在北极地区和高山雪线附近,只能达到地衣群落阶段;而干旱荒漠地区能达到短年生草本群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