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06:16
急 急 急
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选段是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1)仲永 通达聪慧、天资过人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下文作铺垫
2) 不好,因为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是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密切,
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如果把这段删去,就不能突出这样的效果

1.5岁哭着要书写工具,写下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指定物品就能作诗。
强调方仲永天资过人,为下文作铺垫。
2.好与不好都行,你看着写写吧。

作诗才能呗,当然不行,自己想呀!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无论是多么聪明的神童,如果没有条件让他继续健康成长,那么也一定会变成凡人的,因为神童正是环境、后天的产物,如果后天不能再继续提供他丰富的营养,他肯定是会枯萎的。人的天资对于人能否成才有着必要的关系,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是更为重要的。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勤奋的。”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的学习,我想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的确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勤奋学习,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一条叙述仲永父亲从发现儿子才能到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多说了。

2.不好,因为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