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辩论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21:42
帮帮忙!!
京剧只有老年人喜欢,年轻人几乎不喜欢。(正方)我们是要把京剧发扬下去? (反方)还是要把京剧加到流行歌曲里面去?
我是正方,帮忙找下资料!!
谢谢了!!!

为什么说现在年轻人一般不喜欢京剧呢,其实有主要这几点:一是真正从老辈就是北京人的基本很少这种老传统首先是没有传播下去,多是三代北京人,他们祖辈都是外地人哪有懂京戏的!二就是本身老北京人的长辈现在多以去世所以这种东西就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导致濒临灭绝,三就是现在外国的文化侵略现在大量的进入国内,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没有接受到老一辈的文化传统,他们可能很多人都是故意去追捧外国的文化和新鲜事物

谁出的题?反方的题目很不好。

出题的人肯定就不懂戏。应该出专业点的,戏曲文武兼备,对武侠小说也很有表现力,辩论一下戏曲进课堂该不该归入音乐课

京剧,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威猛的男人,别称“大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别称“小花脸”)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其他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