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述而不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7:51:58

“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其字面意思是仅传述既有内容而不进行创作。但事实上,正像孔子的有关工作所显示的,在其传述中实际上包含了创作的义涵。也就是说,孔子虽采取了“述”的形式,但却有着“作”的内容。因此,也可以把这种经典诠释方式称作“以述为作”。

这是古人的一种文化思想,现在的人成名之后就写本自传,美名其曰回忆录,而你看看古代真正有大才的(特指商周,不包含战国)哪个出来蹦跶的,老子是被逼才留下了《道德经》的

《中庸》第二十八章曰:“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朱熹引郑玄注云:“言作礼乐者,必圣人在天子之位。”孔子有其德而无其位,就采用“述而不作”的方式,继尧舜三代之道统,发礼乐制度之体义,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述而不作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 孔子只想保持和维护周朝文化

谦恭